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一种自力式泄氮阀,属于自力式调节阀。其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盖、罩盖、阀杆和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包括上膜盖、下膜盖、设置在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的膜片及配合设置在膜片上下表面的托盘,阀杆上端穿过托盘和膜片固定,托盘上方配合设置弹簧和弹簧座,弹簧座中设置钢球,钢球上触配调节杆,调节杆穿过罩盖连接手轮。上述的一种自力式泄氮阀,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执行机构在原有的弹簧座上增设钢球,调节杆伸出罩盖,调节手轮就可在无需拆卸罩盖的前提下对执行机构进行压力控制,调节方便灵活,并由手轮下方的锁紧螺母锁紧,防止误操作,整体结构轻巧,外观美观大方。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力式调节阀,具体涉及ー种带手轮的自力式泄氮阀。国内现有的自力式泄氮阀的结构大多为内部调节式,需要打开顶部的罩盖,用扳手才能进行压カ调节,调节很不方便,并且存在以下缺点:对弹簧与弹簧座直接调节,在调节过程中使弹簧与弹簧座发生硬摩擦,严重时会使弹簧带动膜片发生扭转,损坏膜片发生危险。
 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产品特点: 无需外加能源,能在无电、无气的场合工作,既方便,又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氮封装置供氮、泄氮压力设定方便,可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进行; ·压力检测膜片有效面积大,设定弹簧刚度小,动作灵敏,装置工作平稳; ·采用无填料设计,阀杆所受摩擦力小,反应迅速,控制精度高; ·供氮装置采用指挥器操作,减压比可达100:1,减压效果好,控制精度高; ·为确保储罐的安全,需在罐顶设置呼吸阀; ·呼吸阀仅起安全作用,避免了常规氮封装置中启闭频繁易损坏的缺陷。
 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ー种带手轮的自力式泄氮阀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ー种自力式泄氮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盖、罩盖、阀杆和执行机构,所述的执行机构包括上膜盖、下膜盖、设置在上膜盖和下膜盖之间的膜片及配合设置在膜片上下表面的托盘,所述的阀杆上端穿过托盘和膜片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盘上方配合设置弹簧和弹簧座,所述的弹簧座中设置钢球,所述的钢球上触配调节杆,所述的调节杆穿过罩盖连接手轮。
 所述的ー种自力式泄氮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盖外的调节杆上设置锁紧螺母。 所述的ー种自力式泄氮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和阀芯为线密封配合结构。 所述的ー种自力式泄氮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座与阀芯接触的配合面上设置ー圈圆弧凸筋,所述的圆弧凸筋与阀芯底面构成线密封配合结构。 上述的ー种自力式泄氮阀,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执行机构在原有的弹簧座上增设钢球,调节杆伸出罩盖,调节手轮就可在无需拆卸罩盖的前提下对执行机构进行压カ控制,调节方便灵活,并由手轮下方的锁紧螺母锁紧,防止误操作,整体结构轻巧,外观美观大方。

性能指标 调节精度 | ≤10% |
---|
允许泄露量 (在规定实验条件下) | 硬密封 | 4×0.01%阀额定容量 | 软密封 | DN(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125 | 150 | 200 | 0.15 | 0.3 | 0.45 | 0..6 | 0.9 | 1.7 | 4.0 | 6.75 |
 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 公称通径DN(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5 | 80 | 100 | 额定流量系数Kv | 6.9 | 11 | 20 | 30 | 48 | 75 | 120 | 190 | 额定行程L(mm) | 8 | 10 | 14 | 20 | 25 | 流量特性 | 快开 | 压力调节范围(kPa) | 0.4~5.5、5~10、9~14、13~19、18~24、22~28、27~33、31~38、36~44、42~51、49~58、56~66 | 公称压力PN(MPa) | 0.1 | 被调介质温度(℃) | ≤80 | 调节精度(%) | ±5% | 允许泄漏等级 | 标准级:Ⅳ级(GB/T4213-92) 严密型:Ⅵ级(GB/T4213-92) |
 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安装与维护: 1、阀门安装: (1)安装前须检查产品型号、位号及规格是否吻合,检查整机零件是否缺损与松动。 (2)在安装前,对管道应进行清洗,阀门入口处要有足够的直管段,并配有过滤器。阀体与管道的法兰连接,要注意同轴度。 (3)阀门安装前,应先*清洗管道。 (4)安装场地应考虑到人员设备的安全,既便于操作,又有利于拆装与维护。 (5)阀门应正立垂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不得已时可倾斜安装,尽量避免水平安装,阀自重量较大或有振动的场合,要用支撑架。 (6)介质流动方向应与阀体上的箭头指向一致。气源应干燥、无油。阀门应在环境温度-20~55℃场所使用。  2、 自力式泄氮阀设计规范阀门维护: (1)清洗阀门:对清洗一般介质,只要用水洗净就可以。但对清洗有害健康的介质,首先要了解其性质,再选用相应的清洗办法。 (2)阀门的拆卸:将外露表面生锈的零件先除锈,但在除锈前,要保护好阀座、阀芯、阀杆与推杆等精密零件的加工表面。拆装阀座时应使用工具。 (3)阀座:密封面有较小的锈斑与磨损,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如损坏严重必须换新。但不管修理或更换后的硬密封面,都必须进行研磨。 (4)阀杆:表面损坏,只能换新。 (5)推杆、导向与密封表面的损坏:对反作用执行机构必须换新,而对正作用执行机构,可用适当的修理后使用。 (6)压缩弹簧:如有裂纹等影响强度的缺陷,必须换新。 (7)易损零件:填料、密封垫片与O型圈,每次检修时,全部换新。阀芯、膜片必须检查是否有预示将来可能发生的裂纹、老化与腐蚀痕迹,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更换,但膜片使用期一般多2-3年。 (8) 阀门组装要注意对中,螺栓要在对角线上拧紧,滑动部分要加润滑油。组装后应按产品出厂测试项目与方法调试,并在这期间,可准确地调整填料压紧力、阀芯关闭位置。
 以上所述及图中所示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